南京市文廣新局15日宣佈:從明年1月1日開始,南京市所有的演出訊息,不管是商業演出,還是高雅演出,一旦公佈,都將在該局官網第一時間掛出。
  11月6日,該局參加南京市“向人民彙報”電視述職直播,當有服務對象反映“京劇《赤壁》到南京演出,市民都不知道,更別談去看”時,述職的該局領導承認對文藝演出的宣傳推介還不夠。
  從發現問題到拿出整改措施,前後不到10天,顯示了電視述職直播的強大力量。然而,已相當普及的電視問政的效果並不是都這麼好。
  從露天廣場到演播大廳的得與失
  只要時常看電視問政節目,觀眾不難知道,電視問政都在電視演播廳舉行,場面熱鬧氣派,燈光舞美等元素一組合,問政的節目效果非常好。殊不知,電視問政最初其實起源於廣場,直到去年,我省13個直轄市共舉辦了12場行風熱線電視直播,其中絕大部分在露天廣場舉行。儘管場面有些忙亂,問話和回答都有些粗糙,但群眾參與的熱情依然很大,對電視問政的認可度較高。
  今年,這種情況發生改變。據統計,到目前為止,省市共舉辦了9場電視問政,除鹽城安排在電視臺大院內實行“半封閉”外,其餘均在演播大廳。這種轉變的背後,是一些地方認為廣場直播至少有兩個不足:一是維持秩序困難,組織方壓力太大,去年鹽城的電視問政,當地群眾蜂擁而至,結束後,一位紀委幹部向記者坦言:“1.5小時像過了15小時那麼長”;二是因為缺乏組織,市民提出的問題通常都比較散,缺乏代表性,往往是個人的一些私事、小事,起不到舉一反三的作用。
  然而,將電視問政放到演播大廳,也有缺陷。“最大的不足是原汁原味的那種真實感沒有了,導演的成分過重,容易降低百姓的信任。”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紀委幹部認為,電視問政搞了幾年後,人們發現,電視問政也牽扯了機關太多精力,9月份舉行的電視問政,8月中旬起就要開始籌劃、拍攝、暗訪、準備場地。直播當天,幾乎是全程動員,耗費了很大的公共資源,對電視問政的審美疲勞和疲倦心態逐漸顯現,“有的人甚至覺得電視問政進了電視演播大廳後錶面熱鬧,解決的問題又有限,還牽扯了這麼多精力,不如不搞,如何剋服這種倦怠感,影響電視問政的命運。”下轉A6版
  上接A1版
  小心“標準答案”成為新形式主義
  今年,武漢市以“轉變作風優化環境”為主題,選取“三公”消費亂、交通秩序差等問題,上電視直播。然而,市民看了一通下來以後發現,幹部們的回答不像過去那樣各不一樣了,而是漸漸了有“套路”:先承認“確實存在問題”,然後說“反映的問題正在改進”,最後表示“明天去現場看看”。
  在電視問政中被“問倒”的越來越少了,幹部們回答問題的“技巧”越來越高了,但如果都在用“標準答案”對付問政,新的形式主義就可能出現。電視問政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,能不能實打實地解決問題,應該是評價問政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。今年5月,我省某地曝光了村民常年買水喝,自來水管鋪到門口卻接不進家門,問題幾年都沒得到解決。巧合的是,第二天要電視直播了,前一天問題就被解決了。今年9月,某市的電視直播中,驚動三部門、大半年沒修好的兩塊窨井蓋在直播前夜被修好了。
  能夠解決問題當然是好事,但是,幾年未解決的問題一夜之間就解決了,這種解決問題的“套路”暴露出來的官僚主義、形式主義、應付主義等問題也值得深思。
  比“標準答案”更值得註意的是,現場熱鬧,會後冷清,承諾“高度重視、立即解決”的問題得不到落實,這種“套路”更容易影響百姓對電視問政的信心。在電視問政中,一些單位為了獲得高分,贏得好感,脫離實際拍胸脯,胡亂承諾說漂亮話,把寶押在群眾“三分鐘關註度”上。在今年某地的電視問政中,針對百姓反映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,當地幹部當即表示“一個月內解決”,市領導卻迎頭澆冷水:“你們真的一個月能辦好嗎?你們是什麼條件?”顯然,諾而不踐,不如把實際情況和困難老老實實告訴百姓,贏得理解。電視問政,最怕的就是高調承諾,低調辦理,虎頭蛇尾,不了了之。
  把“評價話筒”交給百姓才能“問得久”
  讓電視問政真正問得好、問得久,關鍵還在於完善制度,把“評價話筒”真正交給群眾。從2009年開始,南京連續4年開展“向人民彙報”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全媒體直播活動,目前“向人民彙報”已經成為南京反腐倡廉工作的一個品牌,其成功的原因就在於節目把民主評議結合在一起,並且註重評議結果運用,評議結果真正影響到部門和官員,讓問政具有了強大的威懾力。
  把評價權交給百姓,首先讓百姓來選擇“誰該評議”。據瞭解,目前,許多地方的電視問政在安排上線部門時,一般是按照當年的民主評議主題,比如,2012年為服務部門,2013年為經濟管理部門,這種安排方式讓與群眾接觸最多的部門隔幾年才能與群眾會面。只有將誰上線、誰多上線的選擇權交給群眾,電視問政才能離群眾更近。
  “電視問政這種政務公開、民主評議的形式發展前景廣闊,有發展成為一種長久制度的潛力。”省委黨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世誼認為,電視問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於規範化、制度化、長期化,而要真正改變機關作風,還要把評價權真正交給群眾,要圍繞“由人民選擇、向人民彙報、請人民評判、讓人民滿意”的目標,通過一系列制度設計加強黨內監督、民主監督、法律監督、輿論監督,以綱紀嚴明的制度規範來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,把建章立制貫穿於電視問政的全過程。本報記者 陳月飛 劉慶傳
  (原標題:電視問政,如何問得好問得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i03aiuk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